您当前所处的位置:首页 > 走进原平 > 经济发展

2022年一季度原平市经济形势分析

发布时间:2022年05月05日 11:07 信息来源:原平市统计局 字体[ ]

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,是贯彻省、市党代会精神,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。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加大和国内新疫情多点反弹等多重影响,市委、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为牵引,创新推进“四梁八柱”产业提升战略,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,综合实力显著增强,实现了良好开局。

一、基本情况

(一)经济总量稳步增长

一季度,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9.7亿元,同比增长6.5%,增幅与全省持平,但低于忻州市0.3个百分点,增幅忻州市排名第8。其中: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.2亿元,同比增长0.1%;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8.6亿元,同比增长9.5%;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8.8亿元,同比增长4.1%。全市三产比重4.5:57.6:37.9,二产占GDP比重提高7.6个百分点,一产、三产占比分别下降1.5、6.1个百分点。第二产业高位运行,贡献率达71.3%,拉动GDP增长4.6个百分点。

(二)农业生产稳中向好

一季度,全市农林牧渔业(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)总产值初步测算可完成3.6亿元,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,其中:农业产值完成796.5万元,同比下降37.0%;林业产值完成6680.4万元,同比下降29.2%;牧业产值26976.7万元,同比增长7.3%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2.4亿元,同比增长0.2%。

一季度全市猪、牛、羊、禽存栏量分别为261376头、18335头、171873只、2356573只,同比增长分别为59.5%、22.2%、15.4%、39%;猪、牛、羊、禽出栏量分别为53445头、2861头、69587只、939814只,增幅分别为10.6%、17.8%、11%、21.6%;猪肉、牛肉、羊肉、蛋、奶产量分别为16322吨、969吨、2602吨、32615吨、4776吨,增幅为38.8%、51.2%、17.1%、8.9%、17.6%。

(三)工业生产高位运行

一季度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.2%增幅高于全省、忻州市0.2、0.3个百分点,增幅忻州市排名第8。其中:3月当月,同比增长20.4%,增幅忻州市排名第5。1-3月份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75.2亿元,同比增长47.5%;实现利润总额2.5亿元,同比增长-2.3%。从我市五大支柱产业来看,呈现三升两降态势,其中:煤炭产值完成18.8亿元,同比增长140.4%;电力产值完成6.5亿元,同比增长39.2%;氧化铝产值完成19.2亿元,同比增长15.4%;焦炭产值完成4.8亿元,同比增长-34.5%;钢铁产值完成1.6亿元,同比增长-0.3%。

(四)服务业继续恢复

一季度,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完成4073万元,同比增长73.6%。其中:交通运输、仓储邮政业营业收入完成1275万元,同比增长20.6%;其它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1617万元,同比增长102.6%。

(五)消费市场持续复苏

一季度,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.3亿元,同比增长3.3%,增幅高于全省、忻州市1.2、0.6个百分点,增幅忻州市排名第4。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,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.6亿元,增长2.5%;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.7亿元,增长5.6%。按消费类型分,商品零售13.9亿元,增长3.1%;餐饮收入0.4亿元,增长9.3%。

(六)固定资产投资首次出现负增长

一季度,全市固定资产投资8.0亿元,同比增长-4.5%,增幅低于全省、忻州市18.8、18.9个百分点,增幅忻州市排名第16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.2亿元,同比增长45.4%,第二产业投资完成5.3亿元,同比增长18.9%,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.6亿元,同比增长-50.3%,第三产业投资大幅下降成为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原因。

一季度,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 492万元,同比下降80.2%,其中建筑工程完成451万元,同比下降79.4%;其他费用完成41万元,同比下降81.8%。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36.0万平方米,同比下降22.6%。

(七)财政收支矛盾有的减缓

一季度,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.3亿元,同比增长35.6%,增幅低于全省、忻州市15.8、27.7个百分点,位居忻州市第4。其中,税收收入完成4.8亿元,同比增长153.2%,占收入比重为90.9%;非税收入完成0.5亿元,同比下降76.0%,占比重为9.1%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.7亿元,同比下降30.6%。一季度财政赤字为2.4亿元,现比下降14.3%;财政赤字率达到4.8%,较上年同期降低13.5个百分点。

(八)金融业运行更加稳健

全市存贷款总量稳步扩大。一季度,各项存款余额为403.8亿元,比年初增长7.0%。其中住户存款为345.3亿元,比年初增长6.0%。各项贷款余额为144.7亿元,比年初增长5.0%。其中,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为116.1亿元,比年初增长4.6%。

(九)居民收入持续提高

一季度,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23元,同比增长5.6%,增幅低于忻州市0.6个百分点,增幅忻州市排名第13。按常住地分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32元,同比增长5.3%,增幅低于全省、忻州市0.3、0.7个百分点,增幅忻州市排名第13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28元,同比增长5.8%,增幅低于全省、忻州市0.4、0.4个百分点,增幅忻州市排名第10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.92,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。   

二、存在的问题

(一)高质量转型压力较大

一是非煤工业发展低迷。一季度全市工业增速较1-2月份加快,实现了平稳开局。但稳中有忧、稳中有变的宏观环境并没有改变,全市工业保持快速增长存在一些困难。而且,从增速情况看,煤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.5%,非煤工业同比增长5.6%;从占比情况看,煤炭工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.4%,全市工业增长主要靠煤炭工业拉动。二是制造业发展不容乐观。一季度,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-8.3%,增速比采矿业和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分别低51.3个、39.8个百分点,占全市工业比重为24.2%。由于政策原因和煤炭市场原因,煤炭工业增加值在全市占比持续提升,相应的制造业占比就会下降。

(二)内需潜力释放有待提升

一是固定资产投资首次出现负增长。固定资产投资入库项目不足,有效投资少,加之受疫情影响,在建项目开工不足,进展缓慢是导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负增长的主要 原因。二是服务业增速放缓。在GDP服务业核算的7个行业中,除营利性服务业外,其余的6个行业增速均低于GDP平均增长速度,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、房地产业增加值出现负增长,同比分别下降2.6%,下降12.4%。

(三)产业结构调整仍需发力

一季度,我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幅仅为0.1%,与去年基本持平。按农业生产特点和我市产业结构特点来看,一季度第一产业产值主要靠林业和畜牧业,而这两块发展的相对不足恰恰成了我市一产发展的短板。一是设施农业发展不足,不少地方出现晾棚弃种现象;二是林业产值受价格因素影响名义增幅为正,实际增幅为负;三是畜牧业生产严重受限,受畜产品价格低迷和饲养成本上涨双重因素影响,畜牧业生产严重受挫,养殖户积极性不高,生猪养殖已降到“平衡点”以下,一些大型养殖企业(牧原、大象集团)纷纷停建、缓建。

一季度,我市第二产业增幅达到9.5%,其中工业增加值增幅为9.3%,建筑业增加值增幅达到28.8%。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7.6%,占比同比提高7.6个百分点;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下降到37.9%,占比同比下降6.1个百分点,工业独大的经济格局尚未改变,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。

三、意见建议

(一)推进农业转型发展

2022年一季度,我市农业发展虽表现出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,但牧业和林业产值占比达94.6%,其中,畜牧业产值占比为75.8%。基础设施薄弱,种植结构单一,农林牧渔业发展极不平衡,粮食加工业、设施农业发展等方面与周边县区相比仍比较滞后。在稳定粮食种植的基础上,要努力在设施农业、特色规模养殖、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大做文章,发展以梨为主、其他果品为辅的高品质梨果产业,充分发挥牧原、石鼓、双惠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,做好线上线下农产品、蔬菜、禽蛋、肉类的销售工作,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。

(二)聚焦工业转型升级

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,一要积极出台扶持政策,组织工作专班,致力企业纾困解难,解决好保障企业持续生产的人力、原材料、销售等问题,发力企业复工复产;二要随政策变化,及时调整煤电铝铁焦等企业满负荷生产,督促煤、电、铝、焦、铁五大支柱产业的相关企业有效扩能增效,释放产能;三要牢牢把握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战略机遇,主动对接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,瞄准重点行业领域,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带动性强、贡献率高、前景广阔的好项目、大项目。特别要推动近期对接的山西梗阳年产260万吨特种材料、山西恒诚年产150万吨球团、辽宁幸福人年产50万吨生物基复合材料及下游延伸产品等项目尽快落地,全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。

(三)促进第三产业提质增效

1、加快核心商圈建设,提升消费市场活力。一是扎实推进时代广场、鸿业尚城、林江商厦等核心商圈建设;倾力培育新型消费业态;二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、现代物流、冷链仓储、研发设计、信息大数据等生产性服务,畅通工业品下乡、农产品进城渠道进一步集聚市场购买力,提升消费市场活力;三是坚持以文促旅、以旅彰文,实施A级景区倍增计划;完善新开发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;建设特色街区、特色民宿;推进崞阳古城修复活化、大营温泉康养禅修体验中心项目建设,与天涯山、滹沱河、五峰山、惠济寺等景区景点串珠成线、连块成带,提升旅游体验感和美誉度,打造宜业宜居宜游新城市,促进第三产业提质增效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【打印本页】
适老化无障碍服务